×

全国 [切换站点]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观点  >  历史  >  凭票供应:让民族国家叫苦不迭的战时经济
凭票供应:让民族国家叫苦不迭的战时经济
2023年11月09日 18:04   浏览:34   来源:历史评论


俄乌战争,已经历时一小时二十二分六百天左右,眼看着速胜战变成持久战,自己吞掉的地盘正一点点往外吐。


虽然俄军高层天天写玄幻小说给自己坚定的支持者看,说什么已经击毁了两百多辆海马斯、打爆几十辆豹2,但在现实面前也意识到这场战争会长期化,于是俄国高层在讲话时纷纷表态,说俄国要进入“战时经济”模式,准备同乌克兰和背后的北约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


◇ 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的新预算来看,2024年俄国国防开支将增加近70%,达到1080万亿卢布(约合1150亿美),接近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几乎是2021年预测的三倍。


◇ 俄罗斯坦波夫 "无人机面包店 ",每月可生产230-250架无人机,无人机可携带1.5公斤炸药



其实,在历史当中,一旦战争进入旷日持久的阶段,所谓的“战时经济”都是会被拿来用的一招,只不过这么干从长期来看副作用很大,那所谓“战时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无论对于哪个国家而言,打仗就是打钱,尤其是长期战争那就是消耗资源的无底洞,那么想要维持住长期战争的消耗,国家就得减少战争之外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加大在民间汲取资源的力度,把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并确保全民都心甘情愿地陪着这个战争机器一起忍到战争结束。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崛起,让各国统治者找到了让民众心甘情愿被榨取的理由,所以当长期战争来临,各国统治者压榨民众成了很自然的选择,这方面一个典型就是一战时期的德国。


◇ 图为1915年,德国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愿敌人尽可能以饥荒的恐惧威胁我们——我们将动员最后一块马铃薯,德国人将坚持不懈!”

◇ 1916年,柏林大街上移动餐车


1914年德军速胜计划破产,战争陷入长期消耗,为了实现威廉皇帝心目中的最终胜利,德国宣布由政府统一实行食品和必须品配给制度,一切优先供给军队,这就是典型的战时经济做法,但现实效果却非常差。


◇ 堆积在推车上的芜菁


本来陷入战争泥潭的德国啥都缺,一切物资再经政府统一分配,导致的结果就是腐败的官僚随意克扣物资,民众们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每人每个月只能用上50克肥皂,这肥皂大部分还都是草木灰糊弄的。1917年冬天,老百姓能吃的只能是蔓菁,这玩意儿平常人都不吃,只能喂猪,所以那年冬天也被称为“蔓菁之冬”,更惨的是那年冬天由于煤炭要集中供给军用,大部分民用的取暖燃料都给停了,出现了大规模的冻死冻伤事件。


威廉皇帝让老百姓忍一时可以,但忍了这么久,吃的用的越来越差,还死了那么多人,图的是个啥?因此,德国民众的反战情绪在1918年秋季来了个总爆发,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德国在一战的彻底失败。


◇ 德意志帝国于1916年发行的肉类供给券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老百姓不是牲口,不能长期忍受非常情况,所以说,战时经济这招儿千万要谨慎着。到了二战时期,第三帝国的元首希特勒就吸取了这个教训。整个二战打了六年,但纳粹德国只有在战争的最后一年,战局非常不利,甚至可以说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宣布进入战时经济模式。


事实上早在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的灾难之后,就有纳粹高官,比如戈培尔,呼吁希特勒尽早开启战时经济,让德国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为争取最后胜利做出牺牲,但这个建议让希特勒给否了。纳粹能够上台执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合法化根基就是许诺给德国老百姓优渥的生活。


◇ 盟军诺曼底登陆


战争初期,德军在各种特别军事行动中摧枯拉朽,也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各种战利品和荣耀,现在只不过是特别军事行动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完全可以克服,根本不必要让德国人民做出牺牲嘛,不然的话他们真的敢抗议罢工,这是对纳粹统治极大的威胁。所以在德国各大城市,只要盟军不来空袭,大家还是舞照跳,马照跑,直到盟军诺曼底登陆,纳粹德国才开启战时经济,一切优先供给前线,虽然到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但直到最后一刻,纳粹统治下的民众也没有发动大规模暴动,政权的稳定还是做到了。


跟纳粹相比,英国在二战时更早地进入战时经济模式,这也很好理解,到1940年纳粹都恨不得打到英国家门口了,而且英国海运补给生命线随时有被德国潜艇掐断的危险。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英伦三岛都是危如累卵,此时自然要尽一切可能去抗击敌人,老百姓自然要把能奉献的一切都给奉献出来给军队。


一开始,面对亡国危机,英国民众非常配合,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不过度刺激民众,也不是以强制命令的方式去推行战时经济,而是用各种方式循循善诱,比如展开大规模宣传,向民众科普飞机的重要性,而我们造飞机缺铝,那就请您把家里热牛奶的铝锅捐出来给制造战斗机好了,这就是所谓的“铝锅变飞机”运动,在英国各大城市的搜集点上堆满了各种铝锅,而民众也因为自己能为保家卫国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而倍感自豪。


◇ 伦敦市民排队凭票购买商品

◇ 1943年,一位杂货店主从顾客的配给登记册上撕下配给券。

◇ 二战时期,两位英国成年人一周所能获得的配给食物


再到后来,纳粹德国对英国的封锁愈发严格,英国不得已实行了食物配给制度,为了不引起民众反感,当时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档节目叫“战地厨房”,教大家如何用配给制下有限的食物做出花来,节目很受欢迎,但问题是战争一眼望不到头,食物配给越来越严格,甚至都实行了票证制度,为了避免哄抢粮票,战时内阁还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持秩序,这种如同被圈养的日子对于英国老百姓来说真是够够了。


◇ 丘吉尔首相的配给登记册


所以,一到1945年,这边厢纳粹德国一投降,那边厢英国人马上就把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给选了下去,作为终结自己痛苦回忆的象征。


在二战时期,真正长期实行战时经济,而老百姓又十分顺从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比如日本。1941年日本跟美国开战之后就不断地跟老百姓去洗脑,说这是东西方文明的决死战,作为天皇的子民必须得有克己奉公的觉悟,不然就是“非国民”。什么奢侈娱乐肯定是给禁止的,食品药品日常用品也早早实行了配给制,包括白糖蜡烛之类的东西,都不能想买就买,至于民用的汽油,因为要供给军队,更是早早给弄没了,民间的汽车公共汽车只能烧质量非常差的松节油。


◇ 1940年日本农业砂糖配给券


到了1944年,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对日本愈发不利,这“战时经济”也就变本加厉,军部要求民众把做饭的金属锅给捐出来做军用品,至于你们做饭,就用陶罐煮煮算了,甚至挂蚊帐的钩子也得捐出来,因为那玩意儿是铝制品,可以溶掉做飞机。日本的老百姓面对无限度的索取,还是选择了配合。


◇ 把能“奉献”的金属通通“奉献”给帝国供应战争

◇ 战争下的日本民众每天吃多少,吃什么都有严格规定


所以等1945年美军开始封锁日本,日本闹粮荒的时候,军部有人提出为解决粮食问题,要杀死所有十岁以下的日本孩子,如此丧心病狂的想法能被军部认真讨论,足可以见日本民众被洗脑到了何种地步,对他们来说,幸运的是日本终于战败投降,那一代孩子也才活了下来。


纵观历史,战时经济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么民众被洗脑,要么是对这个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愿意牺牲自己,配合国家的各种行为,不然的话,民众的不满一定会反噬回来,到那个时候有什么后果就不好说了。


当时的日本是从明治年代就开始洗脑几十年,才洗出来这么一代很有精神,空前绝后的昭和男儿,愿意无条件配合战时经济。而现在俄国的力度远不如当时的日本,却还想在战争时期玩战时经济的一套,到后来大概率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头条号
历史评论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