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站点]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观点  >  历史  >  古人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宛如穿越般的超前词汇?
古人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宛如穿越般的超前词汇?
2023年11月07日 12:41   浏览:88   来源:最爱历史

提起各种梗与网络热词,现代青年们总能分分钟变成“语言大师”。从“你out了”到“奥利给”,一个个带着潮流范儿的词汇让现代年轻人玩得根本停不下来,这也让吃瓜群众们一度认为,玩梗与创造潮流新词,是现代青年的专属技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造词”的浪潮,早在千年前就被古人们玩出了新高度。那一位位仿佛毫无现代科技感的古人们,却以他们无与伦比的才华,创造出了一系列宛如穿越般的超前词汇。

下面,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古人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充满了现代感的词汇吧。

01  拮据

在《诗经·豳风·鸱鹗》中,就有“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的记载,看来春秋时代的古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拮据”这一超前词汇。

需要指出的是,《诗经》中这首诗写的是一只鸟在筑巢时忙得不可开交,鸟的爪子一直在采摘芦花来搭窝,鸟的嘴因不断衔取各种筑巢的材料而受伤,因而诗句中提到的“拮据”,指的是“劳累、忙碌”,与现代人理解的“经济不宽裕”完全没有关系。


02风骚

同样被古人们掌握的超前词汇还有“风骚”。唐代诗人高适,就曾在《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一诗中提到“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正式让“风骚”一词成为古人口中的潮范词汇。

无独有偶,宋代大才子苏舜钦也曾在《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提到:“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而清代人赵翼则在《论诗》中,高吟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风骚”一词一下子引领了数百年潮流,成为古人潮流范的“见证者”。

在现代语义中,“风骚”并不是一个动听的词汇,它通常指人们在某些地方行为不检点,而古人诗句中的“风骚”,却是泛指文学作品,与个人行为品德并无太多关系。

其实,“风骚”最初的意思,本来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也是古人们用它代指文学作品的根源所在,之所以现代语义下“风骚”会出现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多衍生意义,主要还是与“风骚”跟疾病的描述有关。

“风骚”中的“骚”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北山经》中,书中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儵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骚(一说骄)。”

由于文献散佚,学者们很长时间都无法对“骚”字准确定义,直到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的竹简出土,考古学家们才根据竹简上“诸侯不治骚马,骚马虫皆丽横厄”的记载,认为“骚”字指的是马身上的病原体。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的江陵张江山出土了一批汉简,再次将“骚”字与疾病联系在一起,其中一片汉简中还明确提到“身病痒,脓出,为骚”,至此“骚”字逐渐与“痒”联系在一起。

恰好“风”字也与“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汉语中至今将一种身上发痒的皮肤病称作“风疹”,而人们身上奇痒难忍时,常常在身上抓痒痒,落在古人眼中,人们抓痒痒的姿态简直就是在搔首弄姿,挤眉弄眼。于是,一些善于联想的古人们,就把“风骚”与人们行为不规范联系在一起,让“风骚”一词多了一层别样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骚”的衍生义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明清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在文学作品中,使用“风骚”的衍生义了,比如李渔就在《怜香伴·女校》说道:“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箇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古人们赋予“风骚”新的含义之时,也不忘让其他超前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耀眼的光芒。如此一来,就有了古人口中惊掉无数人下巴的“博士买驴”。

03  博士

说来“博士买驴”还有一段典故。

据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记载,从前有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博士,因家里的驴子死了,不得不去市场上重新买头驴。他找到卖驴的摊位,很快选好了驴,而后又跟驴老板商量好了价格,谁料等到付钱时,博士突然要求驴老板写个凭据给他。

驴老板支支吾吾说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一口答应,而后他找来文房四宝,密密麻麻写了整整三页纸,却通篇没有一个驴字。

但博士自己浑然不觉,写完后还得意洋洋地念给驴老板听,驴老板听的一脸懵,最后实在忍不住对博士说:“先生写了这么多,怎么连个'驴'字都没有,您只要说某年某月我卖给您一头驴,收了您多少钱不就行了吗?”

虽然这则寓言的博士,指的是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不管哪一种,都与现代语义中表示学历文凭的“博士”一词全然不同,但古人们突然提到现代词汇中“博士”,还是吓了现代人一跳。不等现代人回过神来,古人们又悠悠然地说出了另一个超前词汇——“令人喷饭”。

04 令人喷饭

“令人喷饭”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说:“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个名叫文与可的人和妻子出门旅游,晚上两人一边吃饭一边看诗稿,看到有趣的地方忍不住哈哈大笑,喷得到处都是米饭。

靠着这个典故,“令人喷饭”就成了官方正式收录的成语,专门用来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清代时,文学家李汝珍还特地在《镜花缘》里提了一句:“最令人喷饭的,那小耗子又要舞,又怕猫,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算是从侧面证明了“令人喷饭”一词网红数百年的超强实力。

05  惨绿少年

像这样宛如从现代词汇中“穿越”而来的词汇,古人还知道很多。唐朝时,张固就在《幽闲鼓吹》提了一句“惨绿少年”,让无数现代人联想到网络热梗中头顶那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然而,“惨绿少年”最初的意思,跟男女之事完全没有关系。《幽闲鼓吹》里讲的是有个叫潘孟阳的人升官后,他的母亲担心他hold不住新领导新同事,潘孟阳为了让母亲放心,便将同事们都邀请到家里来吃饭。

酒酣宴罢,母亲对潘孟阳说:“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此人全别,必是有名卿相。”

这话的意思是刚刚来吃饭的这些人经我仔细观察,我发现坐在最下首的那位惨绿少年是个人才,将来一定会成为有名的高官。

要说潘母的眼光还真是老道,被她cue到的那位名叫杜黄裳,后来成为了唐朝宰相。而文中出现的“惨绿少年”一词中,“惨”通“黪”,指颜色暗淡,“惨绿少年”就是指穿着浅绿色衣服的人。

或许是被称作“惨绿少年”的杜黄裳最终平步青云,渐渐“惨绿少年”一词也从最初单纯指服饰颜色,衍生出衣着讲究,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之义,妥妥是个褒义词。

随着一个个古今意义不尽相同的“超前词汇”从古人口中说出,让人不由得由衷地感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在现代人看来“穿越”到古代的词汇,其实背后承载的是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典故,而中华文明的孕育与传承,也就藏在这些“超前词汇”的字里行间,历经千年流传不息。



头条号
最爱历史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