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 [切换站点]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观点  >  亲子  >  6岁前,别逼孩子做这7件事,可能影响一生
6岁前,别逼孩子做这7件事,可能影响一生
2020年11月14日 10:03   浏览:7   来源:育儿知识

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

希望他懂礼貌

希望他勇敢

希望他多才多艺 

但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有些事情急不得

逼迫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不适当的年龄

要求他做到这些

就是父母的不对



逼孩子勇敢


记得小时候脑子里稀奇古怪的可怕的“鬼怪”吗?

记得黑夜里因为怕黑怕“鬼怪”而睡不着觉吗?

在孩子的每个阶段,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害怕的东西。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家长,对女儿要求特别严厉。她最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不到,就继续做,等你做到了,再叫我妈妈!」


女儿走不动要抱抱,她说什么也不抱,逼着孩子就算是哭也要自己走到终点。


女儿学舞蹈,跳不好就要一直跳,直到动作达到标准为止。


她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勇敢。」

 

可是啊,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妈妈的关爱、理解和保护才是孩子勇敢的由来,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行为是否勇敢。


勇敢是从孩子的内心自然生长出来的,从来都不是逼出来的。


只有内心充满的爱和能量的孩子,才敢去大胆尝试,才能拥有真正的勇敢。



更好的做法:

1、不要轻视——不说“这么简单的事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说“宝宝,告诉妈妈,你怎么了好吗?妈妈感觉你有一点点害怕。”

2、不能强迫——不说“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去,你就不敢去呢”,而是说“妈妈等你,准备好了,我陪你一起去,好吗?”

3、不去回避——不说“你很怕小狗吗?那以后我们看到狗都绕道吧”,而是说“看小狗多可爱啊,妈妈抱着你跟小狗打个招呼,交个朋友吧!”

一味地逼迫,只会让孩子更加脆弱!




逼孩子打招呼


认生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当很多孩子具备了初步的记忆力和辨别力,就能够记住爸爸妈妈等一些熟悉的面孔。

 

当妈妈要求孩子跟陌生叔叔打招呼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子第一反应是:“我从来都没见过这个人,不熟悉……”而不是立马反应过来要打招呼。

 

这样强迫孩子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就会让孩子陷入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中,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如果父母此刻还要说孩子“不懂礼貌”的话,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容易感到自卑。



更好的做法:
 

1、可以给孩子提醒。比如有客人来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跟叔叔打个招呼吧!”如果宝宝没有打招呼的话也不要进行责怪,只是单纯的提醒就好。

2、父母可以代宝宝打招呼。妈妈可以假扮宝宝的身份,用宝宝的语气跟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宝宝,我们跟叔叔打招呼啦,我们问叔叔好!”可以给宝宝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逼孩子分享


朋友女儿琪琪很小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一次邻居带着女儿来她家做客,还给琪琪带了玩具。当时正赶上琪琪不在家,临走时,朋友就从琪琪乱七八糟的玩具中拿出一个送给邻居。

 

晚上睡觉时,琪琪发现玩具不见了。朋友告诉她送邻居了,琪琪听后大哭不止,非得要回来。


虽然朋友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但送出去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再要回来,只能先安抚琪琪。结果没想到,琪琪自己去把玩具要回来了。



朋友没有责怪她,觉得这本来就是她应该享有的权利,是朋友自己强行把她的东西送给了别人,又没有帮她争取回来。

 

孩子就算再小,也有对自己东西的决定权。

 

很多时候,我们都理所当然的觉得孩子要学会分享,要和朋友分享那些「小玩意」,但是小孩子会想说“这是我的东西,我才有支配它们的权利。”

 

所以,逼孩子分享,有可能让孩子变得不会表达、变得懦弱和依赖他人,甚至不再信任家长。



更好的做法:

1、妈妈应该尊重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特定时期的这些行为,和他一起守护属于他的东西,让他感到安全,而不是急着分享。

2、如果有小朋友想玩宝宝的玩具,妈妈不要去强迫孩子分享,可以给宝宝一些分享意识的引导,比如:宝宝,你看那个小朋友的玩具好像也很好玩,你要不要把你的给他玩一下,这样你也能玩玩他的。用交换的方式,让宝宝获得快乐。

分享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但前提是尊重、自愿和快乐。 



逼孩子分房睡


母子分房睡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事,一般都是在几岁分房睡呢?

 

3个月、6个月、2岁、3岁、4岁,还是普遍提倡的5岁?

 

马伊琍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更好的做法:

从小就可以给孩子讲各种睡前故事进行引导,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和安全感,当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时,分房是一件自然会发生的事了。




逼孩子吃饭


常常听家长抱怨:孩子挑食吃得少,连哄带骗的喂都不吃,总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生长。


实际上,吃饭是人的本能,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知道饿了要吃东西。


1岁半左右,宝宝就已经会自己吃饭了,而且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


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吃饭,如果宝宝连自己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由别人来决定的话,那么长大了也就容易失去找到自我、认识自己的机会。



更好的做法:
 

1、到宝宝一岁半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吃饭,父母不需要辛辛苦苦给孩子喂饭。

2、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吃什么,要吃多少。给孩子充分的自信。

3、爸爸妈妈要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保持态度平淡,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才不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很有负担的事情,才能产生正常的食欲。




逼孩子画画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拿着笔到处乱涂乱画,这和大人们理解的画画有很大不同。

 

宝宝乱涂乱画只是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很随意,且不需要爸爸妈妈干预的事。



如果让孩子上绘画兴趣班,学习简笔画,或者是学习更专业的美术技法,容易让孩子过早被规矩约束,从而失去了原本的孩子所特有的创造力。


更好的做法:
 

1、尊重孩子的随手涂鸦,乱涂乱画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方式,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对孩子自由表达产生影响。

2、孩子大一点如果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可以尊重孩子的喜好,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进行强迫。




逼孩子过早认字


1968年,美国一位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认识了字母「O」,孩子的母亲将老师告上法庭,理由就是过早教孩子认字母,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最后,妈妈赢了。

 

因为比起提前教孩子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天性。



决定学习好坏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提前学习。

 

认字早不等于学习好。过早地学习知识,孩子不仅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还会损伤想象力和直觉力。


更好的做法:
 

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读一些有趣的绘本,丰富孩子的词汇,或者多讨论一下问题,这些会比早识字更有意义。




教育学家说: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教育规律。


希望父母们能够懂得要顺应孩子的需求,不强迫、不打压。每个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很多事情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他的确做不到。


所以,别以为孩子小,就不需要尊重和信任,家长们要在孩子小时候努力保护好他们的天性,长大后,他们更容易成为自己。


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树,要让他自然生长,只需要必要时施以援手,不是处处干涉、紧逼。


优秀的父母,是有耐心、有悟性的父母,才能收获一个枝繁叶茂的孩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头条号
育儿知识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