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岁男孩跟家人吵架后溺亡,李玫瑾:孩子做错了,一定别说教!
Author
娱乐猫
生成
海报
爱同城生活

爱同城 爱生活 便民服务首选爱同城

关注
14岁男孩跟家人吵架后溺亡,李玫瑾:孩子做错了,一定别说教!
娱乐猫 11-20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心痛!刚刷到一条微博。

四川一名14岁男生,因与家人吵架,便离家出走。

家人随即报警,监控显示孩子最后出现时间在城区南门桥。

随后,消防员在河打里捞了半个多小时未找到孩子,本以为没找到就是最好的消息。

然而,4天后,还是传来了噩耗。


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再与父母沟通,而是选择结束生命来终结话题?

而这位父母又该是说了什么样的狠话,才会让孩子宁愿去死?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点小事就承受不住。

是啊,或许在大人认为,孩子这些事情都是小事。

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正是这些小事——

2019年4月,上海17岁男孩因被妈妈批评,选择了跳桥自杀;
今年3月,河北五年级孩子因上网课不认真被家长训斥,从楼上跳下;
今年9月,武汉男生被妈妈扇巴掌,从教学楼跳楼自杀;
......

一个道理、一句批评,就这样毁了一个孩子的性命!

对于孩子,我们要到底要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01

和青春期孩子讲道理,越讲越糟糕

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究竟有多难?《超级育儿师》里就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14岁男孩纪睿,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

本该是上学的年纪,但却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甚至不吃不喝。

面对孩子不听话,妈妈苦口婆心讲道理: “听妈妈说两句话,可以吗?”

纪睿直接无视道:“不用了”。

得不到孩子的回应,这位妈妈直接扯掉了网线,批评道:“你都不讲理,既然叫我妈妈,你可以这样子吗?”

眼见着妈妈喋喋不休的教育,纪睿从房间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阳台。


而这时,妈妈依旧没有停止讲道理。

被激怒的纪睿,彻底失去了沟通的欲望,用力地关上了门,跑进了洗手间。

妈妈无处不在的道理,让他越来越反感,甚至表示妈妈就像噩梦一般存在。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在孩子看来,父母不断重复的道理,说多了也就成了指责和批评。

很多父母讲道理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然而,破坏亲子关系的也正是这些道理。

知乎上有个这样的提问:父母什么时候会让你感到厌烦?

其中点赞最高的回答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在这条评论下面,有网友是这样说的:

个人认为唠叨是一种语言暴力。熬夜,吃饭不规律对身体不好,这些道理我们都懂。


但大部分人,尤其是长辈,唠叨的时候一定是埋怨的语气。

很多话讲一遍就够了,虽然我们也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就觉得烦。

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针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要说教,同样,针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也不要说教,因为说教对孩子来说是噪音。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父母的唠叨,刚开始孩子会听,但说多了就容易变成了无用的指令。

时间久了,孩子还会产生不良情绪。道理讲得越多,他们就越排斥反感。

电影《小孩不笨》里就有一段扎心的独白: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

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道理再好,也只是冷冰冰的语言。

教育孩子,要有松有弛。一味给孩子讲道理,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02
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关键,只有两个字:闭嘴

作家六六曾这样描述过她的青春期儿子:

青春期小孩,避免彼此嫌恶的唯一办法就是我闭嘴。

我不知道他要多久才会懂事,也许等他懂事了,他就成为别人的丈夫或者别人的女婿,我并没有享受到他的耐心和宽容。

在很多父母看来,和孩子讲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然而,在孩子心里,父母的理解、接纳比讲道理更重要。

柴静在《看见》中,记录了一个叫卢安克的人。


卢安克在广西各个艰苦的地方,为当地留守儿童教学。

他的教育方法,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孩子课上大吵大闹,他没有发脾气,只是停下来,等待孩子安静了再上课。

看到孩子调皮闹事,他也不会批评教育。

卢安克很少用语言跟孩子讲道理,在他眼里,再多道理也比不上让孩子亲身体会。

他很理解孩子,把孩子当真心朋友,尽情地带着孩子们做游戏,陪孩子们疯玩,带孩子去体验生活的点滴。

这样不说、不管的教育方式,让他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以至于很多学生喊他“老爸”。

学生们说:“他和所有的大人都不一样,他是唯一的,是我们心目中的亲人。”

正如卢安克说言:“语言是没有用的,说过了就会忘记,重要的是行动,是去经历,哪怕他当时不能够理解。”

多年后,曾有记者采访过他的学生:“卢老师有没有对你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一位学生极其坚定地回答:“有,好奇心、创造力!” 

孩子都是从自己出发看世界,父母闭嘴,孩子才能表达、思考问题。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卢安克选择了理解、不管教,给足孩子信任和自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成长。

很多父母表示,孩子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

甚至讲的道理越多,孩子就越抵触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给出了答案:

人的大脑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理智层,帮助我们控制行为;下层是情绪层,帮助掌控一些本能行为以及情绪释放等。

而孩子的发育规律则是:先下层,再上层。

与其和孩子讲太多的道理,不如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在体验中学会共情,在体验中学会该怎么做。孩子只有亲身体会、理解了,才能内化成自己认可的道理。

兰州幼儿园曾做过一个体验活动:

在所有孩子的衣服里面塞一个圆形球,并告诉孩子们:不管是吃饭喝水,还是上厕所睡觉,都不能取下来。

通过圆形球的负重,让孩子体会到妈妈十月怀胎生下自己的艰辛,并学会感恩。


孩子们接到这个任务后,都极其小心的呵护这个气球,才感受到原来怀孕这么辛苦,表示回家要抱抱妈妈,帮妈妈做做家务,跟妈妈说辛苦了。

有位学者说:“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行动。”

很多沟通,都要有相应的体验,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

作为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去亲历去感受,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与辨别,孩子才会更听话、更优秀。

03
父母的榜样作用,胜过千万道理

听过这么一句话:

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管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

孩子不听我们的,但他模仿我们。


教育的方法有千万种,而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在成都,一名9岁男孩无意间翻到妈妈的研究生英语笔记,惊讶到妈妈原来也是要学习的。

便向妈妈借阅笔记,认真阅读,并表示自己也要考大学做准备。

结果看着看着,孩子开始抽泣,并更哽咽着说道:“对不起,妈妈,我没有好好学习。”


更令人兴奋的是,据这位妈妈表示,从那天起,这位孩子更爱学习了,第二天很积极就把作业做了,还自己练习了钢琴。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一了百了,效果非常好。”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你自己得享受阅读热爱阅读;

想让孩子多多运动、多交友,那你自己得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

想要孩子有共情心,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那你就多关心爱人,让孩子看在眼里。

前几天,江苏的顾爸爸带着3岁儿子在小区池塘边玩耍,结果儿子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瓶,玻璃片全掉进池塘里。

虽然知道会有清洁员来打扫,但顾爸爸还是立刻光脚去水池捡玻璃,因为怕别的小孩子误入水池因此受伤。

孩子犯错,这位爸爸没有批评教育,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做错任何事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新闻一出,网友纷纷点赞:这样的榜样教育,孩子未来可期。


教育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则是最好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终都会映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能量、积极、智慧,需要父母去灌溉、去指引,才能向阳而生。

养育孩子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修行,唯有用心对待,给孩子做好示范好榜样,陪孩子共同成长,才能收获一个积极阳光、优秀的好孩子。
本文由同城探新号作者上传并发布,同城探新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同城探新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 2841

第一次接受赞赏,亲,看着给啊

赞赏
0人赞赏
娱乐猫
1
3
5
10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赏TA
申请头条作者号

便民信息

更多

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
随便说点什么
发表评论
爆料